43. 错误码¶
43.1. Proc 调试信息说明¶
43.2. 概述¶
调试信息采用procfs,可以根据上层设定的proc param和proc level, 实时反映ISP模组内的设定参数,3A统计值,3A运算结果等信息, 供开发人员定位问题和分析问题使用。
43.3. 使用方法¶
【文件目录】
/proc/cvitek/isp
【开启方法】
在呼叫CVI_ISP_MemInit后,呼叫CVI_ISP_SetCtrlParam设定ISP控制参数u32ProcParam=n, 其中n不能为0,n表示收集ISP信息的频率,每隔n帧收集一次ISP信息,默认值为30
呼叫CVI_ISP_SetCtrlParam设定ISP控制参数u32ProcLevel=m,其中m 的范围为【0, 3】 m=0时表示proc功能关闭, m=1时表示打印level1级别的资讯, m=2时表示打印level2级别的资讯, m=3时表示打印level3级别的资讯, level级别越高,表示打印的资讯越详细, 而且高级别的打印内容一定包含低级别的打印内容,默认值为0
在使用ISP_TOOL_DAEMON时,若要开启proc功能,可以在跑ISP_TOOL_DAEMON前export PROC_LEVEL=n(n为1-3,n=0不开启)
【查看信息方法】
ISP module正常运行后
在控制台通过调用cat /proc/cvitek/isp,相关log随后会打印于控制台,cp /proc/cvitek/isp到pc端查看。
43.4. ISP¶
43.4.1. LEVEL1级别调试信息分析¶
ISP的各模块参数打印
【参数说明】
参数 |
描述 |
|
---|---|---|
MODULE/CTRLPARAM |
ProcParam |
表示收集ISP信息的收集频率 |
ProcLevel |
表示ISP proc的level级别 |
|
AEStatIntvl |
表示ISP AE统计信息更新频率 |
|
AWBStatIntvl |
表示ISP AWB统计信息更新频率 |
|
AFStatIntvl |
表示ISP AF统计信息更新频率 |
|
UpdatePos |
表示中断更新位置是用帧起始中断还是在帧结束中断,0是帧起始 |
|
IntTimeOut |
表示获取 ISP 中断超时的最大时间 |
|
PwmNumber |
表示 pwm 使用情况 |
|
PortIntDelay |
表示 Port 中断延时时间 |
|
FSWDR |
Enable |
WDR 模块使能 |
MotionCompEnable |
WDR运动侦测使能开关 |
|
CombineSNRAwareEn |
具SNR感知的宽动态融合模式使能,能根据短帧噪声自适应取决长短帧融合比例 |
|
CombineSNRAwareLowThr |
短帧噪声SNR自适应低临界值。 当短帧估测噪声低于低临界值则进行一般长短帧融合, 噪声介于低临界值与高临界值间则按比列进行SNR自适应融合。 |
|
CombineSNRAwareHighThr |
当短帧估测噪声高于高临界值则根据 SNRAwar eToleranceLevel强度进行SNR自适应融合,噪声介于低临界值与高临界值间则按比列进行SNR自适应融合。 |
|
CombineSNRAwareSmLevel |
短帧噪声SNR自适应之时间域变化平滑程度 |
|
ExposureRatio |
WDR 长短曝的曝光比 |
|
ShortMaxVal |
WDR 宽动态的最大值 |
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CombineLongThr |
长曝光临界值,低于该临界值的图像数据将只选择长曝光数据合成WDR影像 |
|
CombineShortThr |
短曝光临界值,超过该临界值的图像数据将只选择短曝光数据合成WDR影像 |
|
CombineMinWeight |
长短曝图像数据融合最低权重值。权重值越大,融合时长曝光占的比重越多,反之则短曝光占的比重越多 |
|
CombineMaxWeight |
长短曝图像数据融合最高权重值。权重值越大,融合时长曝光占的比重越多,反之则短曝光占的比重越多 |
|
MergeMode |
WDR运动侦测模式 0:运动侦测资讯取长短帧运动资讯最大值 1: 运动侦测资讯 为长短帧运动资讯之等比例融合,比例由MergeModeAlpha定义 |
|
MergeModeAlpha |
MergeMode模式为1的移动资讯融合比例 |
|
CombineSNRAwareTolLevel |
短帧噪声SNR自适应之噪声容忍强度 |
|
Shading |
MeshEnable |
MeshLSC 功能使能 |
Mesh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MeshStr |
LSC 补偿强度 |
|
MeshLscGainLut Size |
色温自适应LSC补偿增益表数量 |
|
MeshLscGainLutColorTemp |
色温自适应LSC补偿增益表所对应之色温 |
|
RadialEnable |
RadialLSC 功能使能 |
|
RadialCenterX |
图像传感器镜心X方向坐标 |
|
RadialCenterY |
图像传感器镜心Y方向坐标 |
|
RadialStr |
LSC 补偿强度 |
|
Low-RadialGainLut |
LSC R adius形式补偿增益表 |
|
High-RadialGainLut |
LSC R adius形式补偿增益表 |
|
DCI |
Enable |
DCI模块使能 |
Speed |
Smooth 强度, 值越高, 则变化越慢 |
|
DciStrength |
用来控制DCI的强度,值越大,对比度越大。 |
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ContrastGain |
保留每个BIN最低斜率,值越大斜率越小 |
|
BlcThr |
用来决定暗区范围的阈值。值越大,包含的暗区范围越大。 |
|
WhtThr |
用来决定亮区范围的阈值。值越小,包含的亮区范围越大。 |
|
BlcCtrl |
用来决定暗区的对比度。数值为256时,暗区对比度不变。比256大时,值越大,暗区对比度越大;反之,比256小时,值越小,暗区对比度越小。 |
|
WhtCtrl |
用来决定亮区的对比度。数值为256时,亮区对比度不变。比256大时,值越大,亮区对比度越大;反之,比256小时,值越小,亮区对比度越小。 |
|
Dehaze |
Enable |
Dehaze功能使能 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Strength |
用来控制Dehaze的强度。值越大,去雾强度越强 |
|
BlackLevel |
Enable |
BLC 模块使能 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PreOffsetR |
BLC R 像素暗电流值 |
|
PreOffsetGr |
BLC GR 像素暗电流值 |
|
PreOffsetGb |
BLC Gb 像素暗电流值 |
|
PreOffsetB |
BLC B 像素暗电流值 |
|
PreGainR |
BLC R 像素暗电流补偿增益 |
|
PreGainGr |
BLC Gr 像素暗电流补偿增益 |
|
PreGainGb |
BLC Gb 像素暗电流补偿增益 |
|
PreGainB |
BLC B 像素暗电流补偿增益 |
|
PostOffsetR |
BLC R 像素暗电流值 |
|
PostOffsetGr |
BLC Gr 像素暗电流值 |
|
PostOffsetGb |
BLC Gb 像素暗电流值 |
|
PostOffsetB |
BLC B 像素暗电流值 |
|
PostGainR |
BLC R 像素暗电流补偿增益 |
|
PostGainGr |
BLC Gr 像素暗电流补偿增益 |
|
PostGainGb |
BLC Gb 像素暗电流补偿增益 |
|
PostGainB |
BLC B 像素暗电流补偿增益 |
|
DPC |
Enable |
DPC模块使能 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ClusterSize |
群聚坏点面积上限,值越高越能修正群聚坏点,但可能会造成高频区域解像力的衰减 |
|
BrightDefToNorPixRatio |
可视亮坏点值与周围像素的倍率 |
|
DarkDefToNorPixRatio |
可视暗坏点值与周围像素的倍率 |
|
FlatThreR |
R通道判别平坦区临界值,值越小越能保留边缘信息 |
|
FlatThreG |
B通道判别平坦区临界值,值越小越能保留边缘信息 |
|
FlatThreB |
B通道判别平坦区临界值,值越小越能保留边缘信息 |
|
FlatThreMinG |
G通道判别平坦区最小临界值 |
|
FlatThreMinRB |
RB通道判别平坦区最小临界值 |
|
TNR |
Enable |
TNR模块使能 |
DeflickerMode |
抗闪烁模式 |
|
DeflickerToleranceLevel |
抗闪烁模式mode4抗闪容忍值,数值越大越能抗闪烁,但亮区的移动残影也会增加。 |
|
LowMtPrtEn |
空域降噪微小运动保护使能 |
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TnrStrength0 |
长曝光TNR强度增益 |
|
MapThdLow0 |
长曝光TNR强度上限 |
|
MapThdHigh0 |
长曝光TNR强度下限 |
|
BrightnessNoiseLevelLE |
长曝光亮度噪声容忍值 |
|
BrightnessNoiseLevelSE |
短曝光亮度噪声容忍值 |
|
RNoiseLevel0 |
长曝光红色通道噪声容忍值 |
|
RNoiseHiLevel0 |
长曝光红色通道亮部噪声容忍值 |
|
GNoiseLevel0 |
长曝光绿色通道噪声容忍值 |
|
GNoiseHiLevel0 |
长曝光绿色通道亮部噪声容忍值 |
|
BNoiseLevel0 |
长曝光蓝色通道噪声容忍值 |
|
BNoiseHiLevel0 |
长曝光蓝色通道亮部噪声容忍值 |
|
RNoiseLevel1 |
短曝光红色通道噪声容忍值 |
|
RNoiseHiLevel1 |
短曝光红色通道亮部噪声容忍值 |
|
GNoiseLevel1 |
短曝光绿色通道噪声容忍值 |
|
GNoiseHiLevel1 |
短曝光绿色通道亮部噪声容忍值 |
|
BNoiseLevel1 |
短曝光蓝色通道噪声容忍值 |
|
BNoiseHiLevel1 |
短曝光蓝色通道亮部噪声容忍值 |
|
LowMtPrtLevel |
保护限值 |
|
L2mIn0 |
长曝光TNR亮度对强度增益特性表。由四组数值组成的数组。定义灰度等级,值越大灰度越高。 |
|
L2mOut0 |
长曝光TNR亮度对强度增益特性表。由四组数值组成的数组。定义强度增益,值越大强度越强。 |
|
L2mIn1 |
短曝光TNR亮度对强度增益特性表。由四组数值组成的数组。定义灰度等级,值越大灰度越高。 |
|
L2mOut1 |
短曝光TNR亮度对强度增益特性表。由四组数值组成的数组。定义强度增益,值越大强度越强。 |
|
PrtctIn0 |
长曝光TNR动量对拖尾消除程度特性表,由四组数值组成的数组。定义运动等级对运动物体拖尾的消除程度,值越大运动幅度越强。 |
|
PrtctOut0 |
长曝光TNR动量对拖尾消除程度特性表,由四组数值组成的数组。定义运动等级对运动物体拖尾的消除程度,值越小拖尾消除程度越强。 |
|
PrtctIn1 |
短曝光TNR动量对拖尾消除程度特性表,由四组数值组成的数组。定义运动等级对运动物体拖尾的消除程度,值越大运动幅度越强。 |
|
PrtctOut1 |
短曝光TNR动量对拖尾消除程度特性表,由四组数值组成的数组。定义运动等级对运动物体拖尾的消除程度,值越小拖尾消除程度越强。 |
|
LowMtPrtIn |
定义运动等级 |
|
LowMtPrtOut |
值越大,拖影越不明显,噪声越明显 |
|
CAC |
Enable |
CAC模块使能 |
VarThr |
边缘侦测的阈值。值越小,越多区域被判断为边缘。 |
|
PurpleDetRange |
紫边侦测的阈值。值越大,越多区域被判断为紫边。 |
|
PurpleCb |
紫色在Cb domain的坐标。 |
|
PurpleCr |
紫色在Cr domain的坐标。 |
|
GreenCb |
绿色在Cb domain的坐标。 |
|
GreenCr |
绿色在Cr domain的坐标。 |
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DePurpleStr |
紫边侦测的阈值。值越大,越多区域被判断为紫边。 |
|
CNR |
Enable |
CNR模块使能。 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CnrStr |
色噪去噪强度。值越大,色噪去噪强度越大。 |
|
NoiseSuppressStr |
色噪抑制强度。值越大,色噪去除强度越大。 |
|
NoiseSuppressGain |
色噪抑制强度增益。值越小,色噪去噪强度越大。 |
|
FilterType |
色噪去噪滤波器强度。值越大,色噪去除强度越大。 |
|
MotionNrStr |
调节物体运动区域的色噪去噪强度。值越大,运动区域的色噪越少。 |
|
DetailSmoothMode |
去噪细节平滑功能使能 |
|
Sharpen |
Enable |
Y Sharpen 模块使能 |
EdgeGain |
边缘的增强参数值越大时,边缘锐化强度越大 |
|
TextureGain |
细节纹理的增强参数值越大时,细节纹理锐化强度越大 |
|
EdgeThr |
边缘和噪声的分界阈值,大于该值被视为是边缘,小于该值则被视为噪声该值越大,越少的边缘被增加;该值越小,越多的边缘被增强。曝光增益越大时,该值建议设置越大 |
|
TextureThr |
细节纹理和噪声的分界阈值,大于该值被视为是细节纹理,小于该值则被视为噪声 |
|
LumaAdpCoringEn |
自动亮度噪声抑止阈值开关 |
|
LumaAdpGainEn |
亮度锐化权重使能 |
|
DeltaAdpGainEn |
锐化权重使能 |
|
WdrCoringCompensationEn |
亮度锐化噪声值在 wdr模式的补偿使能。 |
|
Wd rCoringCompensationMode |
亮度锐化噪声值在wdr模式的补偿模式。 0:根据WdrCoringHighThrd与WdrCoringLowthd补偿亮度锐化噪声。 1:根据DRC tone mapping curve自动补偿亮度锐化噪声。 |
|
WdrCoringToleranceLevel |
亮度锐化噪声值在wdr模式补偿的容忍值。数值越小锐化的效果越明显但也越容易将噪声锐化。数值越大则不易将噪声锐化,但锐化的效果则越不明显。 |
|
WdrCoringHighThr |
亮度锐化噪声 wdr模式补偿的高临界值。亮度低于此临界值则不进行噪声补偿。亮度高于此临界值则根据WdrCoringTol eranceLevel数值进行噪声补偿。亮度介于WdrCoringLowThrd与WdrCoringHighThrd之间则按比例进行补偿。 |
|
WdrCoringLowThr |
亮度锐化噪声 wdr模式补偿的低临界值。亮度低于此临界值则不进行噪声补偿。亮度高于此临界值则根据WdrCoringTol eranceLevel数值进行噪声补偿。亮度介于W drCoringLowThrd与WdrCoringHighThrd之间则按比例进行补偿。 |
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EdgeFreq |
图像具方向性的边缘频段控制 |
|
TextureFreq |
图像无方向性的细节纹理频段控制 |
|
GlobalGain |
全局锐化权重 |
|
OverShootThr |
白边锐化上限幅度 |
|
UnderShootThr |
黑边锐化下限幅度 |
|
YNoiseLevel |
亮度锐化噪声值放大倍率,一倍为64。数值越大亮度锐化噪声越被放大,反之则缩小。 |
|
DeltaAdpGain |
锐化权重 |
|
LumaAdpCoring |
亮度锐化噪声值,细节纹理或边缘的增强会排除该容忍值所贡献的增强。数值越小锐化的效果越明显但也越容易将噪声锐化。数值越大则不易将噪声锐化,但锐化的效果则越不明显。 |
|
LumaAdpGain |
亮度锐化权重 |
|
Saturation 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Saturation |
饱和度 |
|
Gamma |
Enable |
Gamma功能使能 |
enCurveType |
Gamma曲线类型 |
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HSV |
Enable |
Saturation Tuning 使能 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SatCoringLinearTh |
饱和度的 coring 值 |
|
SatCoringLinearLmt |
最大输出饱和度 |
|
CCM |
Enable |
CCM模块使能 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ISOActEnable |
低照度下CCM Bypass功能使能 |
|
TempActEnable |
高低色温下CCMBypass功能使能。 |
|
CCMTabNum |
当前配置的CCM矩阵个数 |
|
CCM |
颜色校正矩阵 |
|
CCMTab |
不同色温下的CCM矩阵系数 |
|
YNR |
Enable |
YNR模块使能 |
CoringParamEnable |
控制是否使用手动coring |
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WindowType |
去噪滤波局域程度。其值越小,作用越局域 |
|
DetailSmoothMode |
去噪细节平滑功能使能 |
|
NoiseSuppressStr |
噪声抑制强度。值越大,亮噪去除强度越大 |
|
FilterType |
去噪滤波器强度。值越大,亮噪去除强度越大 |
|
MotionThr |
物体移动量阈值。值越小,侦测为运动的区域范围越大。 |
|
MotionNrPosGain |
调节在大于移动量阈值的区域之去噪强度。值越大,噪声保留越少。 |
|
MotionNrNegGain |
调节在小于移动量阈值的区域之去噪强度。值越小,噪声保留越少。 |
|
VarThr |
侦测边缘的阈值。值越大,判断为边缘的数量越少。 |
|
CoringWgtLF |
调节在低频区域的随机噪声强度。值越大,在低频区域保留的噪声越多。 |
|
CoringWgtHF |
调节在高频区域的随机噪声强度。 值越大,在高频区域的保留的噪声越多。 |
|
NonDirFiltStr |
调节在低频区的去噪强度。值越大,在低频区域去除的噪声越多。 |
|
VhDirFiltStr |
调节在水平和垂直区的去噪强度。值越大,在水平和垂直边缘去除的噪声越多。 |
|
AaDirFiltStr |
调节在对角线边缘的去噪强度。 值越大,在对角线边缘去除的噪声越多。 |
|
NoiseCoringBaseLuma |
运动区亮度值。 |
|
NoiseCoringBaseOffset |
运动区亮度噪声容忍值,运动区的判断与TNR运动区侦测连动。值越大,对运动区去噪强度越大。 |
|
NoiseCoringAdvLuma |
静止区亮度值 |
|
NoiseCoringAdvOffset |
静止区亮度噪 声容忍值,静止区的判断与TNR运动区侦测连动。值越大,对静止区去噪强度越大。 |
|
WDRExposureAttr |
ExpRatioType |
仅在多帧合成WDR模式下有效。 OP_TYPE _AUTO:根据场景自动计算长短帧曝光比; OP_TYPE_MANUAL:手动配置长短帧曝光比。 |
ExpRatio |
仅在多帧合成WDR模式下有效。 当enExpRatioType为OP_TYPE_AUTO时,au32ExpRatio无效。 当enExpRatio Type为OP_TYPE_MANUAL时,au32ExpRatio为 可擦写,表示多帧合成WDR相邻2帧曝光比期望值。 取值范围:【0x40,0xFFF】 |
|
ExpRatioMax |
仅在多帧合成WDR模式下有效。 当enExpRatioType为OP_TYPE_AUTO时,u32ExpRatioMax表示最长帧与最短帧曝光时间比值的最大值。 当enExpRatioType为OP_TYPE_MANUAL时,u32ExpRatioMax无效。 6bit小数精度,0x40表示曝光比为1倍。 |
|
ExpRatioMin |
仅在多帧合成WDR模式下有效。 当enExpRatioType为 OP_TYPE_AUTO时,u32ExpRatioMin表示长帧曝光时间与短帧曝光时间比值的最小值。 当enExpRatioType为 OP_TYPE_MANUAL时,u32ExpRatioMin无效。 格式为无符号 6.6bit定点,0x40表示长帧曝光时间与短帧曝光时间的比值为1倍。默认值为0x40。 取值范围:【0x40, u32ExpRatioMax】 |
|
Tolerance |
曝光比容忍值,仅在两帧合成WDR模式下有效。 当enExpRatioType为 OP_TYPE_AUTO时,该值越大,表示场景动态范围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时,曝光比保持 不变。 默认值为0xC。 取值范围:【0x0, 0xFF】 |
|
Speed |
自动曝光比调节速度,仅在两帧合成WDR模式下有效。 当enExpRatioType为OP_TYPE_AUTO时,该值越大,自动曝光比调节速度越快。 默认值为0x20。 取值范围:【0x0, 0xFF】 |
|
RatioBias |
曝光比偏差值,仅在多帧合成WDR模式下有效。 当enExpRatioType为OP_TYPE_AUTO时,该值越大,自动曝光比越大。 默认值为0x400,表示不对自动曝光比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调整。 经过该值调整的曝光比会受到曝光比最大/最小值的限制。 取值范围:【0x0, 0xFFFF】 |
|
SECompensation |
调整短帧画面的目标亮度值 取值范围:【0x0, 0xFF】 |
|
SEHisThr |
计算短帧 frame 超过长帧 frame的曝光比阈值 (1x =64) |
|
SE His255CntTargetDownThr |
短帧 histogram bin 255 数量大于此阈值,则调降短帧的目标亮度 |
|
SEHis255CntTargetUpThr |
短帧 histogram bin 255 数量小于此阈值,则将调降的短帧的目标亮度恢复原来的目标亮度 |
|
LEHisCntTargetDownRatio |
长帧 histogram bin 255 数量大于此阈值,则调降的长帧的目标亮度 |
|
LEHisCntTargetUpRatio |
长帧 histogram bin 255 数量小于此阈值,则将调降的长帧的目标亮度恢复原来的目标亮度 |
|
LEAdjustTargetMin |
长帧 各 LV 的 target min 40,40, 40, 40, 40, 40, 45, 50, 60, 60, 60, 60, 60, 60, 60, 60 |
|
LEAdjustTargetMax |
长帧 各 LV 的 target max 50,50, 50, 50, 50, 50, 60, 70, 85, 100, 110, 110, 120, 120, 120, 120 |
|
SEAdjustTargetMin |
短帧 各 LV 的 target min 20,20, 20, 20, 20, 20, 20, 20, 20, 20, 20, 20, 20, 20, 20, 20 |
|
SEAdjustTargetMax |
短帧 各 LV 的 target max 60, 60, 60, 60, 60, 60, 60, 60, 60, 60, 60, 60, 60, 60, 60, 60 |
|
DiffPixelNum |
长帧 histogram bin 255 的 pixel 数阈值, 超过此值, 则降低长曝的目标亮度 |
|
LELowBinThr |
长帧亮度大于此阈值的window 才能加入 AE 长帧的测光 |
|
LEHighBinThr |
长帧亮度小于此阈值的window 才能加入 AE 长帧的测光 |
|
SELowBinThr |
短帧亮度大于此阈值的window 才能加入 AE 短帧的测光 |
|
SEHighBinTh |
短帧亮度小于此阈值的window 才能加入 AE 短帧的测光 |
|
ExposureAttr |
ByPass |
AE模块bypass功能使能,默认为CVI_FALSE FSWDR 模式下,表示当前最短帧(VS)曝光时间。 |
OpType |
自动曝光或手动曝光开关,默认为OP_TYPE_AUTO。 |
|
AERunInterval |
AE算法运行的 间隔 取值范围为【1,255】。 取值为1时表示每帧都运行AE算法; 取值为2时表示每2帧运行1次AE算法,依此类推。 建议该值设置不要大于2,否则AE调节速度会受到影响。 WDR模式时,该值建议设置为1,这样AE收敛会更加平滑。该值默认为1。 线性模式不用关注该值。 |
|
ExpTimeOpType |
手动曝光时间使能,默认值为OP_TYPE_AUTO |
|
AGainOpType |
手动sensor模拟增益使能,默认值为OP_TYPE_AUTO |
|
DGainOpType |
手动sensor数字增益使能,默认值为OP_TYPE_AUTO |
|
ISPDGainOpType |
手动ISP数字增益,10bit小数精度,默认值为0x400。 |
|
ExpTime |
手动曝光时间,以微秒(us)为单位,默认值为0x4000 |
|
AGain |
手动sensor模拟增益,10bit小数精度,默认值为0x400。 |
|
DGain |
手动sensor数字增益,10bit小数精度,默认值为0x400。 |
|
ISPDGain |
手动ISP数字增益,10bit小数精度,默认值为0x400。 |
|
ISONumOpType |
ISO num 手动/自动模式切换 |
|
UseISONum |
手动模式时, 使用 ISO num 的型式来控制增益 |
|
ISONum |
手动模式时, 设定的ISO num |
|
ExpTimeRangeMax |
曝光时间范围,设置最大值,以微秒(us)为单位。 |
|
ExpTimeRangeMin |
曝光时间范围,设置最小值,以微秒(us)为单位。 |
|
AGainRangeMax |
Sensor模拟增益范围,设置最大值,10bit小数精度。 |
|
AGainRangeMin |
Sensor模拟增益范围,设置最小值,10bit小数精度。 |
|
DGainRangeMax |
Sensor数字增益范围,设置最大值,10bit小数精度。 |
|
DGainRangeMin |
Sensor数字增益范围,设置最小值,10bit小数精度。 |
|
ISPDGainRangeMax |
ISP数字增益范围,设置最大值,10bit小数精度。 |
|
ISPDGainRangeMin |
ISP数字增益范围,设置最小值,10bit小数精度。 |
|
SysGainRangeMin |
系统增益范围,设置最小值,10bit小数精度 |
|
SysGainRangeMax |
系统增益范围,设置最大值,10bit小数精度 |
|
Speed |
自动曝光调整时的速度。 |
|
BlackSpeedBias |
画面由暗到亮 AE调节速度的偏差值,该值越大,画面从暗到亮的速度越快。 |
|
Tolerance |
自动曝光调整时对画面亮度的容忍偏差。 |
|
Compensation |
自动曝光调整时的目标亮度。 |
|
EVBias |
自动曝光调整时的曝光量偏差值,10bit小数精度 |
|
AEStrategyMode |
自动曝光策略,高光优先或低光优先。 |
|
AntiflickerEnable |
抗闪属性设置。默认抗闪不使能。 |
|
AntiflickerFrequency |
抗闪频率值 |
|
DebugMode |
AE 的 debug mode 参数 |
|
IRCutOnLv |
不使用 IR Cut 的环境 Lv 值 , 精度为 100 |
|
IRCutOffLv |
使用 IR Cut 的环境Lv 值 , 精度为 100 |
|
HistRatioSlope |
目前 frame 的亮度与高光区亮度的混合权重 |
|
MaxHistOffset |
目前 frame 的亮度与高光区亮度的混合后, 提升的亮度范围 |
|
ISONumRangeMin |
ISO num 范围的最小值 |
|
ISONumRangeMax |
ISO num 范围的最大值 |
|
AdjustTargetMax |
各 LV 的 target max50,50, 50, 50, 50, 50, 55, 60, 60, 60, 60, 60, 60, 65, 70, 70 |
|
AdjustTargetMin |
各 LV 的 target min40,40, 40, 40, 40, 40, 45, 50, 50, 50, 50, 50, 50, 55, 60, 60 |
|
ExposureInfo |
ExposureTime |
当前曝光时间 ,单位为微秒(us)。 FSWDR 模式下,表示当前最短帧(VS)曝光时间。 |
ShortExpTime |
FSWDR 模式下,表示当前短帧(S)曝光时间,单位为微秒(us)。 线性模式不用关注该值。 |
|
LongExpTime |
FSWDR 模式下,表示当前长帧(L)曝光时间,单位为微秒(us)。 线性模式不用关注该值。 |
|
AGain |
当前 sensor 模拟增益,10bit小数精度。 |
|
DGain |
当前 sensor 数字增益,10bit小数精度。 |
|
ISPDGain |
当前 ISP 数字增益,10bit小数精度 |
|
AveLum |
平均亮度信息。 |
|
ISO |
当前 sensor 模拟增益*sensor 数字增益*ISP 数字增益*100,其中增益的精度都为10bit。 |
|
WDRShortAveLuma |
WDR 短帧画面平均亮度信息。 |
|
WDRExpRatio |
WDR 长,短帧的曝光比 |
|
LEFrameAvgLuma |
WDR 长帧画面的平均亮度 |
|
SEFrameAvgLuma |
WDR 短帧画面的平均亮度 |
|
LightValue |
估计的环境亮度值 |
|
AE Route |
TotalNum |
曝光分配路线节点数目,目前最大为16 |
AERouteNodex. IntTime |
曝光分配路线节点属性的节点曝光时间,单位为微秒(us) |
|
AERouteNodex. SysGain |
曝光分配路线节点属性的节点增益,包括sensor模拟增益,sensor数字增益和ISP数字增益,10bit精度。 |
|
AERouteNodex. IrisFNO |
曝光分配路线节点属性的节点光圈F值大小,仅支持P-Iris,不支持DC-Iris |
|
AERouteNodex. IrisFNOLin |
曝光分配路线节点属性的节点光圈F值等效增益大小,仅支持P-Iris,不支持DC-Iris |
|
WBAttr |
ByPass |
白平衡模块Bypass使能,默认值CVI_FALSE |
AWBRunInterval |
白平衡模块工作频率 |
|
OpType |
自动白平衡和手动白平衡切换 |
|
AlgType |
ALG_AWB ALG_AWB_SPEC |
|
DebugMode |
debug mode |
|
Rgain |
手动白平衡红色通道增益 |
|
Grgain |
手动白平衡Gr通道增益 |
|
Gbgain |
手动白平衡Gb通道增益 |
|
Bgain |
手动白平衡Gb通道增益 |
|
Enable |
自动白平衡使能 |
|
RefColorTemp |
静态白平衡 系数标定的环境色温,单位Kelvin。 推荐在Macbeth D50标准光源环境或室外晴天环境取得24 色卡 Raw 数据进行标定 |
|
RGStrength |
自动白平衡R通道校准强度 |
|
BGStrength |
自动白平衡B通道校准强度 |
|
Speed |
自动白平衡算法收敛速度 |
|
ZoneSel |
参数为0或255时,采 用近似灰世界的白平衡算法,其他值则为进行分类筛选,提升精度 |
|
HighColorTemp |
自动白平衡算法的色温上限 |
|
LowColorTemp |
自动白平衡算法的色温上限 |
|
ShiftLimitEn |
AWB超过类白点范围的增益映像回白点范围的开关 |
|
GainNormEn |
对 RGB通道增益进行限制,可以改善低色温、低照度场景的信噪比 |
|
NaturalCastEn |
低色温下AWB风格喜好开关 |
|
AWBZoneWtEn |
画面分区权重开关,预设为关闭 |
|
stCTLimit.bEnable |
定义自平衡的增益范围限制属性 |
|
stCTLimit.enOpType |
0:AutoMode |
|
stCTLimit.HighRgLimit |
手动模式下高色温下的最大R增益 |
|
stCTLimit.HighBgLimit |
手动模式下高色温下的最小B增益 |
|
stCTLimit.LowRgLimit |
手动模式下低色温下的最小R增益 |
|
stCTLimit.LowBgLimit |
手动模式下低色温下的最大B增益 |
|
stLumaHist.bEnable |
AW B亮度与权重参数开关 |
|
stLumaHist.enOpType |
Auto Mode |
|
stCbCrTrack.bEnable |
AWB统计范围与ISO的连动参数 |
|
Tolerance |
自动白平衡调整的偏差范围,检测误差在门限范围内时,AWB不作动作 |
|
ZoneRadius |
自动白平衡统计中对像素分类时用的距离范围。该值越小,AWB精度越高, 但会降低AWB 算法稳定性 |
|
CurveLLimit |
自动白平衡色温曲线的左边界限 |
|
CurveRLimit |
自动白平衡色温曲线的右边界限 |
|
ExtraLightEn |
自动白平衡计算时是否考虑色温曲线外的独立光源点,最多四个独立点 |
|
WhiteBgain |
特殊光源点的B通道增益 |
|
ExpQuant |
根据外在亮度做判断。 ExpQuant 为开启的亮度限制值例如 ExpQuant = 6, 表示LV6以下开启此WB光源点(一般夜景为LV6以下) ExpQuant =106 表示LV6以上开启 ExpQuant =112 表示LV12以上开启(LV12一般为户外) |
|
LightStatus |
特殊光源点的种类, 0:不作动作 1:加入光源点 2:删除光源点附近的计算 |
|
Radius |
特殊光源点的区域大小, |
|
OutdoorStatus |
室内或室外模式(手动模式下) |
|
OutThresh |
判定室内室外的阈值,亮度小于时,则判定为室内,户外LV大多超过15 |
|
LowStart |
将高色温的权重拉低,高色温区的起始点,建议为6500K |
|
LowStop |
将低色温的权重拉低,低色温区的终止点,建议为4500K |
|
HighStart |
将高色温的权重拉低,高色温区的起始点,建议为6500K |
|
HighStop |
将高色温的权重拉低,高色温区的终止点,建议为8000K |
|
GreenEnhanceEn |
在绿色植物场景下,对绿色通道增加的开关 |
|
OutShiftLimit |
当判定为户外场景时,AWB算法的白点范围限制 |
|
MultiLightSourceEn |
AWB检测当前场景是否为混合光源,来调整饱和度或CCM |
|
MultiLSType |
调整饱和度或是CCM |
|
MultiLSScaler |
当混合光源下调整饱和度或CCM的强度 |
|
FineTunEn |
AWB特殊色检测开关,例如肤色 |
|
FineTunStrength |
肤色、蓝色等特殊色检测的强度 |
|
ShiftLimit |
当判定为户外场景时,AWB算法的白点范围限制 |
|
CurvePara |
CurvePara【0-2】 普朗克曲线系数,由AWB标定工具给出。普朗克曲线描绘白色块在不同色温的标准光源下的颜色表现。 CurvePara【3-5】 色温曲线系数,由AWB标定工具给出。色温曲线描绘白色块的颜色表现与色温的对应关系。 |
|
StaticWB |
静态白平衡系数,由AWB标定工具给出。 |
|
AttrZoneWt |
32x32画面权重 |
|
stLumaHist.HistThresh |
亮度分类的阈 值(手动模式下有效) |
|
stLumaHist.HistWt |
亮度分类的权 重(手动模式下有效) |
|
stCbCrTrack.CrMax |
不同ISO下R/G的最大值 |
|
stCbCrTrack.CrMin |
不同ISO下R/G的最小值 |
|
stCbCrTrack.CbMax |
不同ISO下B/G的最大值 |
|
stCbCrTrack.CbMin |
不同ISO下B/G的最小值 |
|
MultiCTBin |
色温分段参数 |
|
MultiCTWt |
色温分段权重 |
|
WBInfo |
Rgain |
当前R通道增益值 |
Ggain |
当前G通道增益值 |
|
Bgain |
当前B通道增益值 |
|
Saturation |
当前饱和度值 |
|
ColorTemp |
当前色温值 |
|
InOutStatus |
室内外检测结果 |
|
Bv |
当前环境bv值 |
|
CCM |
当前颜色校正矩阵值,8bit小数精度。bit15是符号位,0表示正数,1表示负数,例如0x8010表示-16。 |
|
BNR |
Enable |
BNR模块使能 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WindowType |
去噪滤波局域程度。其值越小,作用越局域。 |
|
DetailSmoothMode |
去噪细节平滑功能使能。 |
|
NoiseSuppressStr |
噪声抑制强度。值越大,亮噪去除强度越大。 |
|
FilterType |
去噪滤波器强度。值越大,亮噪去除强度越大。 |
|
NrLscRatio |
参考LSC增益调节去噪强度。值越大,参考LSC增益的比例越多。 |
|
VarThr |
侦测边缘的阈值。值越大,判断为边缘的数量越少。 |
|
CoringWgtLF |
调节在低频区域的随机噪声强度。值越大,在低频区域保留的噪声越多。 |
|
CoringWgtHF |
调节在高频区 域的随机噪声强度。值越大,在高频区域的保留的噪声越多。 |
|
NonDirFiltStr |
调节在低频区的去噪强度。值越大,在低频区域去除的噪声越多。 |
|
VhDirFiltStr |
调节在水平和垂直区的去噪强度。值越大,在水平和垂直边缘去除的噪声越多。 |
|
AaDirFiltStr |
调节在对角线边缘的去噪强度。值越大,在对角线边缘去除的噪声越多。 |
|
Crosstalk |
Enable |
GE 模块使能 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Strength |
G通道平衡全局强度 |
|
FlatThre |
平坦区侦测节点1-4阈值 |
|
GrGbDiffThreSec |
G 通道平衡节点1-4阈值 |
|
Demosaic |
Enable |
Demosaic模块使能 |
LumaTunedCoringEn |
(OpType, CoringEn) (x,0): by noise profile (1,1): by ISO table (0,1): by manual |
|
isManualMode |
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|
|
CoarseEdgeThr |
边缘粗调侦测阈值。值越小,侦测为边缘的数量越多。建议搭配参数CoarseStr调试。 |
|
CoarseStr |
边缘粗调强度值。值越小,越偏方向性的处理。反之,越偏无方向性的处理。 |
|
FineEdgeThr |
边缘细调侦测阈值。值越小,侦测为边缘的数量越多。建议搭配参数FineStr调试。 |
|
FineStr |
边缘细调强度值。值越小,越偏方向性的处理。反之,越偏无方向性的处理。 |
|
DetailSmoothEnable |
细节平滑功能使能 |
|
DetailSmoothStr |
细节平滑强度。值越大,平滑强度越强,对伪细节的抑制强度越大。 |
|
DetailWgtThr |
细节保留范围阈值。值越小,细节保留作用的范围越大。 |
|
DetailWgtSlope |
细节保留强度。值越大,细节保留越多。 |
|
DetailWgtMin |
边缘细节平滑保留允许之最小增益。 |
|
DetailWgtMax |
边缘细节平滑保留允许之最大增益。 |
|
LumaWgtThr |
亮度细节平滑作用范围阈值。值越小,细节平滑作用的范围越大。 |
|
LumaWgtSlope |
亮度细节平滑边缘保留强度。值越大,细节平滑强度越强。 |
|
LumaWgtMin |
亮度细节平滑强度允许之最小增益。 |
|
LumaWgtMax |
亮度细节平滑强度允许之最大增益。 |
|
EdgeEnhanceEnable |
边缘强化功能使能 |
|
OverShtGain |
调节overshoot程度。值越大,边缘强化越大。OverShtGain为一倍时,其值为256。 |
|
UnderShtGain |
调节undershoot程度。值越大,边缘强化越大。UnderShtGain为 一倍时,其值为256。 |
|
NoiseSuppressStr |
噪声抑制强度。值越大,越能抑制噪声被强化。 |
|
GainTable |
无方向中频纹理增强强度。 值越大,无方向中频纹理的锐度越高。 该参数是一个33的数组,表现为一个连续33段的强度曲线。 数值为128时,增益为一倍。 |
|
LumaTunedCoring |
噪声抑制强度。值越大,越能抑制噪声被强化。 |
|
AE config |
WinWeight |
AE 测光权重 |
43.4.2. LEVEL2级别调试信息分析¶
在level1的基础上,补充了meshLscGainLut,exposureInfo的额外资讯,以及GammaTable
【参数说明】
参数 |
描述 |
|
---|---|---|
Module/GammaEx |
GammaTable |
Gamma曲线节点数值 |
ShadingEx |
MeshLscGainLut |
LSC 网格线形 式红色通道补偿增益表,包含RG B三个通道 |
ExposureInfoEx |
Exposure |
当前曝光量,等于曝光时间与曝光增益的乘积,其中曝光时间的单位为曝光行数,曝光增益为6bit 小数精度。 |
ExposureIsMax |
0:ISP 未达到最大曝光水平; 1:ISP 达到最大曝光水平。 |
|
HistError |
统计信息,AE 的目标亮度 值与实际值的差 该值为正表示当前期望的亮度信息大于实际的亮度信息, 该值为负表 示期望的亮 度信息小于实际的亮度信息。 |
|
PirisFno |
当前 P-Iris 光圈 F 值对应的等效增益。 |
|
Fps |
实际图像帧率 * 100。 |
|
RefExpRatio |
参考曝光比,用于估计当前场景的动态范围, 会受到ISP_WDR_EXPOSURE_ATTR_S 中Tolerance 和 Speed 等值的影响。 |
|
AE_RouteTotalNum |
曝光分配 路线节点数目,目前最大为16 |
|
AERouteNodeX.IntTime |
曝光分配路线节点属性的节点曝光时间,单位为微秒(us) |
|
AERouteNodeX.SysGain |
曝光分配路线节点属性的节点增益,包括sensor模拟增益,sensor数字增益和ISP数字增益,10bit精度。 |
|
AERouteNodeX.IrisFNO |
曝光分配路线节点属性的节点光圈F值大小,仅 支持P-Iris,不支持DC-Iris |
|
AE RouteNodeX.IrisFNOLin |
曝光分配路线节点属性的节点光圈F值等效增益大小,仅 支持P-Iris,不支持DC-Iris |
|
AE_Hist256Value |
全局 256 段直方图统计信息 |
43.4.3. LEVEL3级别调试信息分析¶
在level2的基础上,补充了3a的统计值
【参数说明】
参数 |
描述 |
|
---|---|---|
AE statistics |
LEGlobalAvgR |
长曝光帧全局统计的R分量统计平均值 |
LEGlobalAvgGr |
长曝光帧全局统计的GR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LEGlobalAvgGb |
长曝光帧全局统计的GB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LEGlobalAvgB |
长曝光帧全局统计的B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SEGlobalAvgR |
短曝光帧全局统计的R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SEGlobalAvgGr |
短曝光帧全局统计的GR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SEGlobalAvgGb |
短曝光帧全局统计的GB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SEGlobalAvgB |
短曝光帧全局统计的B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LEHistogramMem |
长曝光帧全局统计的像素 histogram 统计值 |
|
SEHistogramMem |
短曝光帧全局统计的像素 histogram 统计值 |
|
LEZoneRAvg |
长曝光帧各分区间 R通道的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LEZoneGrAvg |
长曝光帧各分区间 Gr通道的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LEZoneGbAvg |
长曝光帧各分区间 Gb通道的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LEZoneBAvg |
长曝光帧各分区间 B通道的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SEZoneRAvg |
短曝光帧各分区间 R通道的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SEZoneGrAvg |
短曝光帧各分区间 Gr通道的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SEZoneGbAvg |
短曝光帧各分区间 Gb通道的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SEZoneBAvg |
短曝光帧各分区间 B通道的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AWB statistics |
LEGlobalR |
长曝光帧全局统计的R分量统计平均值 |
LEGlobalG |
长曝光帧全局统计的G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LEGlobalB |
长曝光帧全局统计的B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LECountAll |
长曝光帧全局统计的像素统计平均值 |
|
SEGlobalR |
短曝光帧全局统计的R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SEGlobalG |
短曝光帧全局统计的G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SEGlobalB |
短曝光帧全局统计的B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SECountAll |
短曝光帧全局统计的像素统计平均值 |
|
LEZoneAvgR |
长曝光帧各分区间的R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LEZoneAvgG |
长曝光帧各分区间的G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LEZoneAvgB |
长曝光帧各分区间的B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LEZoneCountAll |
长曝光帧各分区间的像素统计值 |
|
SEZoneAvgR |
短曝光帧各分区间的R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SEZoneAvgG |
短曝光帧各分区间的G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SEZoneAvgB |
短曝光帧各分区间的B分量统计平均值 |
|
SEZoneCountAll |
曝光帧各分区间的像素统计值 |